又一条跨国铁路来了,这个经济特区即将“起飞”?

2024-6-13 8:33:00  浏览566次

 又一条跨国铁路来了,这个经济特区即将“起飞”?

  等待近三十年,这条跨国铁路终于要来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就提出了中吉乌铁路的设想,如今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日前,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有分析指出,这意味着中吉乌铁路终于将开始实质性的开工建设。

  根据规划,中吉乌铁路计划从我国新疆的喀什向西出境,经吉尔吉斯斯坦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全长约523公里,其中213公里在我国境内,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260公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有50公里。

  中吉乌铁路不仅是为新疆新添一条陆路国际通道,还可能进一步改变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格局——

  传统意义上讲,我国向西通道一是通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二是从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进哈萨克斯坦,经由俄罗斯、白俄罗斯,进入欧洲。在西部的中南方向,也就是从新疆南部的喀什方向,缺乏一条西向大通道,可以通向南亚、中东,这条线路就是中吉乌铁路。

  待中吉乌铁路建成后,其将成为联通中国同中亚国家的最短陆上通道,自东亚到中东和南欧,铁路运距将较目前缩短约900公里,用时节省7至8天。而身处中吉乌铁路这条关键大动脉的起点,喀什也有望迎来新的机遇期。

  有别于人们对“沿海经济特区”的认知,喀什是我国最年轻的经济特区,也是内陆第一个经济特区。去年,新疆自贸试验区获批成立,被赋予创建亚欧黄金通道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而喀什片区则是要依托国际贸易物流通道优势,做大做强外向型经济。

  本就“双区叠加”的喀什,能否借机从开放口岸成长为国家级的支点?

  新兴市场

  内陆城市苦交通的道理,放大到国家来看依然适用。

  中亚国家均地处内陆,其中乌兹别克斯坦还是世界上仅有的2个双重内陆国家(本国是内陆国、所有的邻国也是内陆国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区域铁路网络覆盖面不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对外交通不便等因素阻碍了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吉乌铁路建设计划由来已久。

  上世纪90年代初,从连云港(601008)经新疆穿越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直达荷兰鹿特丹的铁路线运行,形成了新亚欧大陆桥。哈萨克斯坦借力中欧班列和连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将本国商品大量出口到亚洲和欧洲国家。

  这让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看到了新的出路。

  1997年,中吉乌铁路建设计划由“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TRACECA)”组织首次提出。同年,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就中吉乌铁路建设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但由于种种原因延宕长达25年后,中吉乌铁路在2022年重启建设进程。

  此后推进速度不断加快。2022年9月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签署了推进中吉乌铁路建设协议。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完成中吉乌铁路可研工作,推进该铁路加快落地建设”被写入峰会成果清单。

  今年3月1日,中国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喀什举行三方会谈,三方一致表示,“中吉乌铁路项目是事关各方发展和互利合作的重大工作,将加强高层联系对接,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此次三国政府间协定的签署,被认为是中吉乌铁路正由设想变为现实。而在这背后一个不断成长的大市场正在出现——

  2022年,中国和中亚五国贸易总额超过702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较原本计划在2030年实现700亿美元目标时间大大提前。而到了2023年,中国同中亚五国贸易额接近900亿美元,同比增长27.2%。

  着眼于新疆,今年前4个月,新疆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值同比增长28.1%,占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7.4%,喀什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330.9亿元,同比增长64.7%,喀什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均为中亚国家。

  有专家指出,中亚国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和农产品(000061),亟待拓展其在全球市场的销售渠道,扩大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以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而铁路运输因效率高、成本较低、安全性高等特点,一直是大宗商品运输的常见选择。

  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其铁路极不发达、货物运输基本靠公路实现,待中吉乌铁路建成后,不仅可以优化其境内交通基础设施,提升铁路运力,增加货物吞吐量,快速带动该国运输业发展,还可以提升该国产品进入周边国家的速度。

  据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专家测算,中吉乌铁路建成后,吉尔吉斯斯坦年货运量预计可达1300万吨,仅靠过境运费收益一年就可获利2亿美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