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城区每日万吨生活垃圾怎么管?分类运输处置智慧物流系统昨日上线
2024-4-24 7:47:00 浏览6854次
上海中心城区每天产出近万吨生活垃圾,“从生到死”靠的是昼夜不停、完全不能掉链子的运输处置。为了让这个过程更稳妥、更高效,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处置“智慧物流”系统昨日(22日)上线,把整个业务流程再造优化。
上海城投环境是申城环境运营的托底保障企业,在其举行的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暨垃圾分类五周年主题活动上,工作人员介绍说,分类运输处置智慧物流系统最大亮点是高效、精细和统一的调度监管。
系统主要分为中转站管理系统和智慧物流主系统两部分,精细化指令调度触及从生活垃圾中转压缩,到集装水运,再到末端处置各环节,可以解决生活垃圾前端跨地域、中转多码头、末端多模式的全程统一调度监管难题。建成运营之后,上海市中心城区每日近万吨生活垃圾收运处就能实现全链条、全覆盖、全追溯、全监管。
首先,中转压缩高效运转。与原有系统相比,增加了散装车辆预感知、车辆智能识别、集装车预调度等功能,有效提升中转站运行效率和集装箱周转速度。区级的中转站也能使用这套管理系统。
二是集装水运精细管理。系统首次导入了国际港口码头和船队管理的最新数字化管理模式,依托智能识别、指令调度,确保生活垃圾分类装运、精准配送、精细处置,集装箱箱号识别准确率提升至100%,报港靠泊、返箱调度、修洗箱调度等堵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三是末端处置计划作业。系统根据各末端处置场供料计划,可以灵活改变组织,实现最优配送,提升设备运转效率。如果遇到台风、故障等突发事件,还能提前评估预警,增强处置过程的韧性。
今年是上海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第五年。截至目前,在处置前端,形成了黄浦、徐汇、静安、嘉定、青浦、临港等6大区域的再生资源回收“点—站—场”运营体系,布设回收点位5210个、示范点3个、中转站41个、集散中心3个。构建覆盖全市16个区的有害垃圾收运网络体系,建成全市首个标准化、智能化有害垃圾分拣中心。
在中转运输中,徐浦、虎林两大固废集装转运基地完成了硬件改造,引入更加高效的集装箱竖式压缩工艺,建造一批600吨级LNG集装箱船舶,更新配置干、湿、餐厨垃圾专用集装箱两千余个,编制分类转运作业标准,建成泊位自动分配系统。
在末端处置上,实现“零填埋”历史性跨越。老港基地干垃圾日均焚烧处置量可达9000吨,湿垃圾日均处置量可达2500吨,干湿垃圾处置规模和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并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历史性跨域。在老港基地和青浦区建成两座再生建材利用中心,建筑垃圾日均处置量可达4500吨,补足城市固废处置能力短板。
相关新闻